今年上半年,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境外公共安全风险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全球油气市场逐渐回归由供需基本面主导,全球能源转型也呈加速态势,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环境均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变化,当然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持续增加,政治经济格局或将进一步调整。预计全球原油供应将从上半年的充裕走向紧缩,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呈现重心上移的区间震荡格局,涨幅较温和。



下半年世界格局或将加速演变



地缘政治层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推动扩员,中国全面推进外交布局


金砖国家扩员增强全球代表性。沙特、伊朗、土耳其等西亚国家,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印尼、泰国等亚太国家,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超过20个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员标准和条件可能成为8月金砖国家峰会的重点议题。


中国举行“一带一路”十周年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今年将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领导人访华,开启下一个十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拉美、中东地区强国更趋战略自主。沙特与俄罗斯继续延续限产保价合作,伊朗宣布将与沙特等海湾国家组建新海军联盟;巴西与阿根廷寻求基于共同货币推进金融合作,拉美各国积极依托“拉美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等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



经济技术层面,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发展


紧缩效应下美欧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因信贷紧缩,房地产及私人投资萎缩将越发明显,消费增长势头趋弱,财政支出因政府债务受限,叠加银行业风险仍未消除,下半年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世界银行6月曾预计,美国2023年GDP增速为1.1%(2022年为2.1%)。欧洲加息造成的紧缩效应持续,制造业持续低迷,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处于低位,世界银行预计,欧元区2023年GDP增速为0.4%(2022年为3.5%)。


中印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恢复,汽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等持续发展,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为5.6%(2022年为3%);印度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势头,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印度GDP增速为6.5%(2022年为6.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亚洲地区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70%,其中中国、印度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9%和15.4%,并指出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唯一显著的例外”。


颠覆性技术创新加速实现突破。世界经济论坛宣布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低碳航空燃料、可持续计算等位列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并预计将在5年内得到大规模应用。




原油供应紧缩能源转型提速



原油市场层面,全球原油供应紧缩、需求略增,推动油价中枢温和上行。


中印经济活动强劲推动亚洲需求增加,随着北半球进入驾驶旺季,下半年全球原油消费将出现季节性增长,但增幅可能较小。同时,欧佩克+减产效果将更明显,美国原油增产将趋缓,供应可能进一步紧张。综合来看,下半年,全球原油供需形势可能有所收紧,或将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基本面整体偏向利好;但美欧紧缩周期仍未结束,经济衰退阴影仍笼罩市场,限制油价涨幅。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呈现重心上移的区间震荡格局,涨幅较温和。



天然气市场层面,夏季高温和冬季取暖提振用气需求,可能小幅推升气价。


“迎峰度夏”期间(6~9月)全球LNG供需将延续宽松态势,预计全球供应量为1.34亿吨,同比增加4%;全球需求量为1.21亿吨,同比减少4%。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大概率发生,但因需求低迷、库存较高,主要买家采购夏季现货的积极性仍然不足;而冬季取暖需求将对价格形成支撑,届时气价可能出现高点,但涨幅相对有限。



能源转型层面,全球能源转型不断提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繁荣。


太阳能产业投资将首次超过石油领域。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约2.8万亿美元,其中1.7万亿美元将用于清洁能源领域,3800亿美元将投入太阳能产业,将首次超过石油投资(3700亿美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关键临界值。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2022年为26%)。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繁荣,据科技市场分析机构科纳仕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可能达到44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30%),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上半年世界形势出现新变化



地缘政治层面,中国外交布局取得重要突破,各地区形势剧烈调整


中东国家迎来和解潮。在中国的成功斡旋下,沙特与伊朗重建外交关系,推动逊尼派与什叶派国家关系持续缓和,叙利亚重返阿拉伯国家联盟,也门和平进程迎来曙光。


中国掀起多轮外交热潮。疫情后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首次举行中国—中亚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洲领导人,巴西总统卢拉、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等拉美领导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越南总理范明政、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等亚太领导人,密集访华。


多国“去美元化”步伐提速。担忧美国滥用金融制裁,多国寻求美元替代方案,巴西呼吁金砖国家使用本币结算,建立南美地区共同货币;马来西亚建议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推动东盟转向本币结算;亚洲清算联盟计划推出新的跨境金融结算系统,致力于取代美国主导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完成首笔以人民币结算的天然气采购交易。



经济技术层面,美欧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变革


西方金融市场动荡不断。激进紧缩政策下,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国银行相继倒闭,瑞士信贷爆雷,美欧房地产、保险等多领域风险上升;美国再陷债务上限危机,两党在艰难谈判中达成一致。


全球央行政策进退两难。今年以来,美联储以25个基点为节奏连续3次加息至5%~5.25%,并宣布6月暂停加息;欧洲央行连续3次加息至3.25%,继续释放鹰派信号。美欧通胀继续放缓但仍处于高位,核心通胀依然顽固,但因金融市场动荡,美欧央行陷入“抗通胀”与“防衰退”的两难境地。


美欧经济持续放缓。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3%(同比增长1.6%),消费仍具有一定韧性,但信贷持续紧缩。欧元区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0.3%(同比增长1.5%),制造业和消费持续低迷;德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3%(同比增长-0.2%),陷入技术性衰退。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步入商业化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投资热潮,美国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并不断迭代,微软、谷歌将其嵌入搜索等应用,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等相继面世,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提高通用性、泛化性和可解释性,依托大模型技术覆盖更多传统产业领域。



社会安全层面,非洲部分国家不稳定性上升,多个国家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发展中国家更显脆弱。经济放缓、通胀高企打击了这些经济脆弱国家的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下调了2023年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地区经济增速至3.1%、3.6%、1.6%(2022年分别为5.3%、3.9%、4%),预测通胀率分别高达14.8%、14%和13.3%,粮食、能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飙升,苏丹、加纳等国家面临粮食危机。


债务危机在多国持续蔓延。美欧激进加息引发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多国外汇储备严重短缺,偿还外债的压力陡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急贷款创历史新高,但仍有50多个国家需要减免债务。惠誉评级体系下,主权违约国家数量已创纪录,加纳、斯里兰卡、赞比亚等5个国家宣布债务违约,阿根廷、埃及、肯尼亚、突尼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均面临较高违约风险。


非洲政变频发战乱不断。苏丹爆发政变;中非共和国内部冲突加剧,安全形势严峻。粮食危机、债务危机叠加政变战乱不断,非洲公共安全风险频发。



国际油价震荡下行 能源转型呈加速态势


原油市场层面,市场利多和利空因素交织,国际油价震荡下行。美欧激进加息叠加金融动荡,加重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但美国消费仍具有韧性,推动1~6月北美洲原油消费量同比上涨了0.19%;欧洲处于能源结构调整期,原油消费量同比萎缩了0.46%。亚洲经济强劲复苏,原油消费量同比上涨了3.63%。


同时,全球原油供应较充足,虽然欧佩克+坚持限产保价,但因为减产力度弱于去年同期,1~6月,欧佩克原油产量同比增加了0.34%;俄罗斯原油产量同比下降了1.26%,低于其减产承诺;美国加速增产,原油产量同比增加了6.89%。


1~6月,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0.6美元/桶(2022年同期为104.9美元/桶),同比下降了23.2%。


天然气市场层面,欧亚天然气消费持续低迷,推动气价大幅下跌。因为气温偏暖叠加主要消费国采取节气政策,欧洲天然气消费低迷,但管道气供应稳定、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充足、天然气库存一直维持高位;亚洲LNG需求持续疲软,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买家采购现货LNG意愿较低。同时,全球LNG供应量和供应稳定性明显优于去年同期,1~5月,全球LNG贸易量为1.76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


基本面疲软下,气价持续下行,1~5月欧洲TTF均价和东北亚现货均价分别为14.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14.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比分别下降53.2%和49.4%。


能源转型层面,全球能源转型呈现加速态势,欧洲加快布局绿氢产业。七国集团(G7)承诺加速能源转型,并提出了2030年道路部门高度脱碳、2035年电力行业基本脱碳、2050年能源部门净零排放等经济领域的碳中和目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应用规模,推动低碳氢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的开发部署,支持天然气和核能作为过渡能源。


欧盟正式通过碳关税机制。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已完成所有立法程序并正式生效,过渡期至2025年底,2026年正式起征,征税范围覆盖钢铁、电力、氢气等产品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以及特定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等。


欧洲加速布局氢能产业。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计划建设多条输氢管道,包括地中海氢气管道项目、南部氢气走廊等,推动南欧、非洲成为绿氢项目的投资热点。据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统计,非洲宣布将建设50多个绿氢项目,预计2035年绿氢产量达到720万吨。



文/毛若冰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来源:中国石化报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