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绿氢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这一趋势即是对严峻碳排放挑战的回应,也是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的结果。随着各地绿氢政策的持续推出,工业领域对绿氢需求的不断攀升,推动着电解槽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三一氢能推出的S系列方形槽和E系列圆形槽,正是碱性电解槽技术进步的成果体现,一圆一方,承载着高电密、大型化、宽功率波动、模块化、智能控制五大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电解槽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全球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一氢能S系列方形槽
三一氢能S系列方形槽
三一氢能S系列方形槽,凭借其独特的五大特点彰显卓越,不仅在氢气产量、设备功率波动及模块化设计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更凭借其创新的工程设计和智能化控制为氢能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S系列方形槽五大特点
高(高电密)
能耗低:采用零极距复极式结构设计,大幅降低电解电阻;
电导率高:纯镍电解环境;
搭载国际顶尖核心零部件,三一S系列额定10kA/㎡,最高12kA/㎡。
大(大型化)
行业最大:单小室电解面积大于3㎡;
单体行业最大:单槽每小时产氢量3000标方;
行业首创:液压紧固+机械锁紧双重保护;
专利技术:高强度支撑框架确保结构稳定性及密封性能。
宽(宽功率波动)
波动功率:10%~120%;
绿电利用率(项目收益)提升10%以上;
设备运行安全性能更高。
模(模块化)
单小室为最小装配模块,实现现场快速安装与更换;
各单元单独进出液,流场&温度场均匀性好;
现场维保便利,一天内拆装,实时启动;
单槽易扩展+多槽可并联,匹配客户多样化的制氢场景需求;
受槽体温差影响小,产品运行稳定性高;
产品一致性好,适应智能制造未来趋势。
智(智能控制)
支持小时→分钟级超短期风光预测;
日-时-分多时间尺度能源调度;
全局和特定TCO最优化;
制氢大数据内核驱动,实测数据高达100万条+;
自研集群控制算法,算力支撑至少80台制氢设备;
离网运行下秒级快速能量协调;
多重数据链路检查,底层级安全机制保障。
产品优势
整体挤压方式:采用液压挤压方式,机械式双重保障,控制简便、灵活和精准度高,方便拆装调试,运维成本更低。
导电结构:导电铜排深入槽体内部,电流由端板的导电铜排导入,单极端框及复极端框结构,导电更可靠。
密封结构:创新槽密封结构(专利结构),长时间耐久性验证,能在0.5MPa槽压下稳定运行不泄露。
整体支撑框架结构:基于挤压机框架设计,框架强度高,能适应挤压机高压力运行;进出口管路外置,易维护。
三一氢能E系列圆形槽
为应对不同碱性电解槽技术路线的布局需求,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三一氢能同年推出E系列圆形槽,与S系列方形槽交叉互补,趋同融合。E系列圆形槽产品型谱覆盖单槽产氢量3-2000Nm3/h,并支持多合一制氢系统结构模式,为未来碱性电解槽技术及运用方式的持续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E系列圆形槽三大特点
稳定性高
优选行业内高活性、高稳定性电极,确保电解槽低能耗和长期使用寿命;
优选行业内高气密性、低面电阻隔膜,确保电解槽低能耗和低功率工况下的气体纯度;
基于电化学仿真模型,采用DOE方法论分析电解槽流场/温度场均匀性,指导槽体结构优化;
自建全球最大整机测试平台,具备单槽3-2000标方和4×1000标方制氢系统测试能力,为多款电解槽、BOP及辅助设备产品快速验证和迭代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依托三一制造体系,对极板制造过程采取高标准控制,并开发高精度电解槽总装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直流电耗低
直流电耗≤4.3kWh/Nm3,综合电耗≤4.9kWh/Nm³。
电流密度高
采用新型雷尼镍电极,电流密度提升20%;
可再生能源波动适应性强;
通过运行工况参数的自动调节,提高产品对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的适应能力,产品功率调节范围超过30~120%;
冷启动时间短;
自主研发碱液加热循环系统,冷启动时间下降50%;
智能化程度高;
持续开展产品数智化升级,开启应用端智能运行、维护新模式。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