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全球化经营20年多的氢能企业,清能股份有相当多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在7月18日由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极高氢能共同承办的“2024氢能产业链全球技术发展主题峰会”上,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不仅分享了公司全球化的历程,也透露了公司在燃料电池和AEM电解产品上的两款重要里程碑产品。以下是演讲实录,有删减:


清能股份2003年成立就做燃料电池,后面也做电解相关的业务。清能股份实施的是全面国际化的路线,包括业务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我们一开始就是以国际市场为主的一个企业,一直到2019年之前,90%以上的业务是出口,2019年之后,因为国内燃料电池车辆相关应用开始多,所以国内的占比开始增多,但即使近两年,差不多也有30%~50%左右的收入来自海外,做的是海外各种不同的应用,所以多少有些经验跟教训。


我们觉得海外的市场,以目前阶段来说,整个量来讲肯定是氢为主,燃料电池、车用为辅,是这样的体量情况。


在车辆应用方面,燃料电池车和新能源车,中国绝对是国际领先的角色。氢能商用车国内在持续增长,乘用车国外已经有些下滑的趋势,这是符合商业化逻辑的,因为像燃料电池这种应用本身就适合长途重载。


氢有点不太一样,全世界灰氢产能接近一亿吨,国内三、四千万吨,本身就是不小的市场,无非如何把灰氢变成绿氢,绿氢再结合绿氨、绿色甲醇,包括氢冶金的应用,会迅速扩大。到2050年之前,可能累计会有5万亿美金的投资,在整个氢的产业链上面。


绿氢做到3美金/公斤左右,就可以跟柴油车竞争,如果到1美元左右,像美国能源部定的一些目标,基本可以跟传统的天然气、石油,在所有领域中做竞争。我们也看到目前在国内3美金左右的绿氢价格可以做到,所以已经逐步可以做一些不依赖于补贴的商业化应用。


绿氢替代取决于成本,大家现在努力往1美金每公斤的氢气去靠近。如果是在灰氢有碳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三年之内,在部分地区可能已经实现了,包括像中东、北非、中国西部有些地区,因为太阳能还是在持续下降的过程,基本很多电到1美分左右的价格还是能够做得到。在这个情况下,利用新一代的跟风光匹配更好的AEM技术,还是非常有机会逐步降到1美元每公斤的价格。但这还需要产业链协同配合。


车跟氢也是挂钩的,绿氢制备越好,燃料电池车的应用也会越多。国内这两年即便大环境有影响,但燃料电池的应用还是整体往上走的趋势,我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氢作为能源的定位,包括低价氢的资源,包括加氢站的配套,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成熟了,所以可以开始往下做下一步TCO持平的努力的一些工作。


根据行业报告的预测,差不多在2026~2028年左右,不管在海内还是海外都有场景,在不依赖于补贴的情况下可以做到TCO持平,这是行业最近很多人都在提的一个事情。


清能股份目前在开发400千瓦的燃料电池的电堆,之前是全世界最早推出150千瓦,包括250千瓦单堆产品实际应用的企业。


我们计划在明年推出400千瓦的单堆,实现重卡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下54%的效率,这样直接能够降低20%的氢耗,率先实现氢价25元/公斤的情况下,每公里能比油车节省一块钱,基本一年十万公里十万块钱就省出来了,这样可以实现TCO的持平。再加上一些政策的引导,相信后面两年,虽然财政情况不一定很好,但通过一些非财政的支持方式,包括路权也好,高速公路收费方式也好,再结合整体TCO持平,后面几年机会非常大。不光因为燃料电池本身,更重要的也是基于前面绿氢,甚至于灰氢的产业配套。


我们自己全球化历程是这样的,从2003年开始做燃料电池,因为当时客观来讲,国内没有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市场,有的可能只是科研的项目,我们是不断在做各种领域不同的场景,在海外做实验。


像2007年、2008年,我们就同波音做无人机的燃料电池,后来在英国跟林德做分布式的发电,每年都是几百台的应用。包括在新加坡跟政府做甲醇重整的燃料电池应用,现在也有几百个系统一直在新加坡做运行。包括跟韩国做一些像铁路研究院的项目,包括固定式发电的项目。


所以2019年之前,90%市场就是在海外,做了各种不同的应用。基本现在国内慢慢开始起来的两轮车、三轮车、叉车,我们十几年前都已经在海外做过的一些项目,所以产品本身都具备。


2019年之后,因为车的燃料电池市场开始起来,国内市场占比会高一些。但到现在每年在海外的,这3~4年间,我们累计有1400~1500台车用燃料电池的出货,还是20%~30%的出口,主要是欧美澳、印度多一些。


从业务上来讲,我们已经比较早的实现了全球化的布局。包括电解产品,小的一些系统也在海外一共有超过5000台的销售,现在在做一些兆瓦级的产品,在国内的应用再加海外应用。


我们目标最后形成从收入结构来说,国内外一半一半是大致的目标。


固定式发电方面,清能股份2019年已经在韩国有200千瓦级别的固定式发电系统在运行,一直到现在。国内也是利用海外的经验,在河南等地建设了化工厂废氢的固定式发电。包括分布式发电,海外更多一些,南非、新加坡等等都有很多不同的应用,国际化跟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一个事。


全球化不只是业务层面的全球化,另外也是技术层面的全球化。主要两点:在国际范围内的技术领先,以及原创性的技术。


首先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我们在国际上有非常独特的石墨和金属复合双极板的技术。在氢侧用的是钛金属的极板,氧侧用的是石墨的极板,便于去平衡它的寿命,包括整体功率密度、重量、密封性。这个技术已经用了十来年的时间,也有些专利的保护。现在实际使用下来,特别是重型的电堆应用上它的优势非常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2019年全球最早推出150千瓦的单堆,包括2022年推出250千瓦的单堆,现在在开发的是400千瓦的单堆,都跟技术路线有具体的关系,这个技术路线就不是海外复制过来的。


另外电解技术,清能股份的PEM已经做了十多年时间,AEM是三年之前开发的,中间核心技术领域也是我们自己跟国外的机构和院校做了比较深入的技术合作,来解决一些问题。



像AEM当中的膜,当时试了一下市面上的产品,在那个时点都不太符合商业化的需求,所以我们自己通过跟国内外的合作,研发了AEM的膜,从这几年的预测来说,预期6万小时的寿命应该能达得到,在产品上也能达到2~3万小时的寿命,基本具备商业化的条件。像这些也都是我们自己在国际上独立研发,做的原创性的技术,这是能够支撑公司在行业中作为技术引领的角色。


我们一直比较注重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因为之前海外业务也比较多,业务线相对较长,在做的过程中陆陆续续有些业务线做了些剥离,也有些业务线在海外做了融资。现在在电解领域,因为海外市场跟国内市场同样重要,在这个板块也引入了一些海外投资人,包括我们自己公司未来上市计划来说,都是把国际资本市场当成很重要的路径在考量。


所以清能股份的全球化是综合以上几点,业务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三块并举,来实现全球化的目标。


来源:极高清能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