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2月8日,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文化中心召开。活动现场南海收获满满,共有10个氢能重磅项目签约,8个氢能项目投产投运,5个项目发布,以及氢能学院项目示范基地授牌。作为南海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丹灶成为这场氢能盛会的最大赢家,大部分项目在丹灶落地和投运。

随着一批重磅项目的落地,仙湖氢谷的氢产业链将得到全方面补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氢能应用场景大为拓宽,丹灶氢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仙湖氢谷展位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戴嘉信摄

八大项目集中投运,签约项目填补空白

佛山氢能看南海,南海氢能看丹灶。在本次氢能大会现场,南海迎来了一大批重磅项目发布、签约和投运投产。其中发布项目共有5个,分别是清能股份千辆氢燃料电池渣土车项目、英飞腾千辆氢燃料电池叉车项目、攀业千辆氢燃料电池两轮车示范项目、福迪汽车-清极能源500台燃料电池翼展车项目、2021全球氢能企业TOP100榜,当中包括清能股份千辆氢燃料电池渣土车项目、英飞腾千辆氢燃料电池叉车项目、攀业千辆氢燃料电池两轮车示范项目三个项目落户丹灶。

此外,现场还进行了8个氢能项目投产投运,分别是仙湖实验室,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清能股份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鸿基创能燃料电池高性能膜电极产业化项目,中科嘉鸿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电源技术产业化项目,仙湖氢能科创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氢能储运装备检验站(佛山)项目,海德利森桂丹路加氢站,这8个项目均在丹灶。

位于丹灶的八大项目集中投运。戴嘉信摄

签约项目共有10个,分别是康明斯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石化恩泽氢能基金合作项目,广东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战略合作项目,深圳通用氢能核心材料制造项目,恒瑞高压储氢瓶研发生产项目,德迩集团压缩机项目,清极能源与盈峰中联战略合作项目,昇辉科技新能源项目,佛山悦隆氢能源综合利用及大宗气体配套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氢能产业经济研究院战略合作项目,其中4个项目落户丹灶。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系列项目的重磅发布,覆盖了氢能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以及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应用,展现了南海作为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的风采,以及推进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的责任担当,丹灶仙湖氢谷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突显。

在这些项目中,不乏一批填补了行业空白的项目。其中,由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发起设立的恩泽基金与康明斯按50:50比例共同出资并在中国境内设立合资公司——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落地丹灶。

“我们将在佛山南海丹灶仙湖氢谷建立合资工厂,引进全球领先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推进绿色制氢方案的发展,让绿氢‘用得起、用得到’。”康明斯副总裁彭立新表示,合资公司将生产康明斯HyLYZER系列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一期将于2022年建成并实现量产。

多项首创不断丰富氢能应用场景

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氢会,氢能大会现场还同期举行了第五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今年展览的规模再创新高,参展企业近320家,国内外先进企业与前沿氢能产业技术产品同期亮相。

其中,来自丹灶的一批氢能商业化应用产品集中亮相,覆盖了“水陆空”等多种应用场景,让观众体验到氢能生活全新丰富应用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丹灶氢能产业的完整链条。

在户外展区,一台总重达100吨的绿色“巨无霸”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尤为醒目,在众多氢能汽车中,成功出圈,吸引了众多关注。

展会现场,总重达100吨的绿色“巨无霸”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尤为醒目。企业供图

据介绍,这台绿色“巨无霸”由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佛山仙湖实验室和佛山仙湖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是首台氢燃料电池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该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佛山仙湖实验室的孵化公司佛山仙湖氢电科技提供,目前该车已经开展工况测试工作,助力同力重工在新能源宽体自卸车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此外,来自丹灶企业的氢能应用产品还包括了氢能公交车、渣土车、洒水车、重卡、翼展车等多款世界领先的氢能商用车,还有符合低碳环保的氢能叉车,贴近大众生活的氢能SUV、小汽车等,给观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氢能新品亲身体验。

事实上,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今年以来丹灶不断拓宽着氢能的应用场景,创造了多项第一。今年11月,以高温甲醇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源的示范游船在南海丹灶仙湖首航,示范游船以“嘉鸿01”命名,船动力电源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由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其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孙公权团队。

为推进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电源技术产业化落地,南海区携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丹灶打造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生产基地,构建全球高温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高地。

经过前期的技术转化,首艘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船的首航,标志着高温甲醇燃料电池正式进军绿色航运市场,是佛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次实力证明,彰显佛山南海燃料电池的领头羊地位。

一批氢能应用产品。戴嘉信摄

11月16日,国内首个氢能叉车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在南海落地,项目由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应用场景,由落户丹灶的英飞腾联合合力叉车、中集安瑞科、联悦气体等供应商伙伴提供从供氢、加氢,到氢能叉车租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打造了氢燃料电池场内应用的范例,丰富了氢能应用的领域。

佛山南海丹灶对于氢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探索,也获得了国家级肯定,今年9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广东城市群为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佛山成为广东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在本次大会上,示范城市群正式启动,可以预见,未来佛山在政策制定、产业链建设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将积极发力,南海丹灶也将继续扛起探路中国氢能应用场景的大旗。

补强人才队伍壮大创新力量

氢能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满足氢能企业对于各类层次人才需求,补上人才短板,丹灶近年来积极发力。

在本次大会现场,还进行了UNDP—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首届氢能技术专业新生开学典礼。项目建设期为2021-2025年,计划在丹灶镇内的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开设6-8个专业,届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000人。项目的开展将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氢能技术人才体系建设打造一套可复制的样板。


届氢能技术专业新生开学典礼。戴嘉信摄

而在科研人才的引进上,随着仙湖实验室的投运,丹灶正成为氢能技术研究的高地。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张清杰表示,仙湖实验室成立两年来,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时,将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氢能与高科技企业的孵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仙湖实验室成立两年以来,一方面致力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在取得重大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更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主任张清杰表示,佛山仙湖实验室将通过十年规划和奋斗,打造成“五个中心”——世界氢能与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氢能与新材料技术转移与辐射中心、氢能与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汇集与国际交流中心、国家氢能与新材料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氢能与新材料领域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

目前,依托主承建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仙湖实验室通过“全职+双聘”方式已经引进科研人员近百人,其中包括院士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正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8人,博士学历人才73人,全职人员已超过双聘人员。

此外,武汉理工大学每年支持不少于100名硕士研究生单列指标,由实验室科研人员招收培养。2020年100名研究生已完成招生和在武汉理工大学的课程学习,2021年100名研究生也已完成招生入学。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目前在站博士后已有7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

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预见,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丹灶氢能产业将加速加力发展。

【撰文】孙景锋

【作者】 孙景锋;戴嘉信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