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爆发期,2014年也被称为“新能源车元年”。从2014年到如今2021年,刚好差不多过去了一届“7年之痒/8年之痛”。在过去的这些年里,社会对新能源车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基本集中在电池、氢能源、污染转移等话题。比如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当前科技下运用的锂电池,依然远没有达到或接近“理想状态”。甚至当年第一批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已经到达了报废年限,在回收过程中又暴露出很多严重的环保问题……至于氢能源车,说到底其基本原理只是“换一种电能的储存方式”罢了:氢气输入氢燃料电池,发出电之后用于驱动电机。为了平衡衡量密度与功率密度之间的矛盾,氢能源车依然离不开巨大的锂电池(容量与混动车的电池组相差不多)。保时捷、美孚合作产物
eFuel替代燃油进入测试阶段
总而言之,氢能源技术并没能成功绕开困扰电动汽车进化的关键物品——锂电池。于是聪明的车友就提出了想法——为何不直接让内燃机燃烧氢气来驱动汽车呢?事实上宝马在20多年前就研发和测试过类似的技术(直接氢燃料内燃机)了,但因为一些技术原因没能成功量产。但倘若能找到一种燃料,既可以相对安全的储运,同时又能够照顾到环保的要求,那不也“另一种形式”的新能源么?——有些企业还真就往这方向去想了,比如保时捷(这个在电动车领域最早提出800V架构的品牌)保时捷从几年前开始就联合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在开发“替代燃油”了。事实上几年下来,保时捷和西门子、美孚之间的合作从未中断过。比如和美孚之间共同研究的“eFuel替代燃油”最近就开始进入赛道测试阶段。
“eFuel替代燃油”的关键技术其实并不难:二氧化碳+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得到甲醇。工厂从空气里分离出二氧化碳,然后和制氢厂供应的氢气混合,生产甲醇。看到没有?这套工艺中最关键的就是:生产燃料的同时,竟然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醇本身是一种很常见的燃料,甲醇可以从各种来源生产,包括各类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焦油砂等)以及木材、稻草、秸秆和各种生物质,甚至农产品和城市垃圾也能用于提炼甲醇。 因此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各国最新的工艺方向就是基于“氢气+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化学过程(比如保时捷这次玩的工艺)。甲醇可以单独燃烧,也可以按照任意比例与汽油混合。同时甲醇脱水后还能制成二甲醚,而二甲醚则是公认的柴油最好的替代物之一。获得燃料的同时,竟然还
“消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因此保时捷和美孚开发的这套燃油替代方案,能够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另一方面甚至还可以在未来增加二甲醚生产线,制造柴油替代品。实现人工碳循环,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看看,既然电动汽车还存在技术难题暂时无法逾越,那为何不寻找既清洁环保又储量巨大,几百年用不完的全新燃料呢?事实上德国大众和奥迪早N年就在干这样的事情了,比如奥迪的“蓝色电子柴油”项目,也是基于“二氧化碳+氢气”的思路,二氧化碳来自于农村沼气。通过对保时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德国人是没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保时捷,一头是狠抓电动车,推出新世代的800V电压系统,一头是依然在玩命寻找传统燃油替代品。大众虽然不再研发内燃机,可人家没说不研发清洁燃料啊!
德国工业很先进,我国呢?
吉利早就有类似的替代燃油技术
不得不说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基础工业体系的全面性实在牛。——上一回保时捷的800V系统没能把咱们中国的企业给扔后面(国内比亚迪的750V系统,论性能当仁不让,一个字:牛!),而这一回“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厉害东西,会不会把我国扔到了后面呢?不好意思!保时捷也许会高兴不起来:我国吉利在2015年就投入巨资研发这套工艺了!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在冰岛合作建立碳循环项目,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同样是吉利,也有属于自己的纯电动技术体系。放眼15或20年前,国外不少技术一经报道,我国读者总觉得他们是真厉害,可到如今我国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似乎国外的很多东西看起来也未必那么香。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认真关注国外企业的进展和方向总是没错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