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氢能一度成为能源领域“宠儿”,各地投资如雨后春笋,项目产值动辄过千亿,着实是大热的产业。然而,从产出看,氢能的热度似乎又有些“名不副实”,尤其是“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制氢划上了“硬杠杠”;氢能的重要应用场景——氢 燃料电池汽车今年的销量也“低到谷底”。氢能产业似乎陷入了“过热”与“过冷”并存的怪圈。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的沙特石油大臣艾哈迈德·谢赫·亚马尼(Ahmed Sheikh Yamani)说过一句名言:“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缺乏石头而结束的,石油时代将在世界石油枯竭之前结束”,他当时所想到的不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而是氢能。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将氢气列为其“阳光计划”的五个重点领域之一,其总预算相当于今天的24亿美元,旨在确定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为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提供能源的方式(其他领域包括太阳能、地热、煤气化/液化)。 上世纪80年代油价暴跌时,氢能对公众想象力的控制力消失了,但在2000年前后的技术泡沫中又轰然回升。从1997年9月到2000年3月,作为氢燃料电池的旗舰企业,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的股价猛增了1000%。未来学研究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氢经济》(The Hydrogen Economy)中推崇全球氢能网络,“数百万终端用户将把他们的燃料电池连接到地方、地区和国家的氢能网络中,创造一种新的分散式能源生产形式”。就连《经济学人》杂志也认为:“由于氢气可以通过地理分布的方式由任何地方的生产商生产,因此,任何一个欧佩克(OPEC)卡特尔或其未来继承者都无法操纵供应或价格,我们永远不会再有一场能源战争了。” 可悲的是,就在里夫金的书在2002年底上架时,氢能梦想已经开始破灭——巴拉德的股票从峰值已经下跌了96%。很快噩梦就开始了:在接下来的10年里,巴拉德的股价将再跌93%,然后在2012年触及最低点。 高盛公司大胆预测,到2050年欧洲每年有2.2万亿欧元的绿色氢市场规模。美洲银行推断,到2050年,全球与氢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11万亿美元。 欧盟的氢战略是基于到2030年将欧洲目前每公斤2.5至5.5欧元的绿色氢气生产成本降低到1.1至2.4欧元/千克。这是合理的目标吗?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并不是零碳氢的唯一可能来源,还有“蓝氢“——通过天然气转化或煤炭气化产生,但二氧化碳排放被捕获和封存。欧盟目前生产蓝氢的成本为每公斤2欧元,到2030年蓝色氢成本可能会高于绿氢成本。 对蓝氢的保留态度通常有两个合理的理由,还有一个不太合理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通常只有90%的二氧化碳被捕获;这一比例可以增加,但只会增加成本。第二个理由是碳排放:无论在哪里开采天然气,都会有一定的泄漏损失,而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第三个理由,有人不支持蓝色氢气,因为它的生产将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这是许多激进的环保主义者无法接受的。 在中国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当理性的。政策上火热的 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氢供应能力的提升会促进燃料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增长。为实现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安全,我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选择氢做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花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当前,制约供氢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氢供应设施数量与性能相对落后;二是关键技术与成本亟待突破;三是产业管理与安全监管体系尚未构建;四是商业模式与持续路径亟待探索。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布局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关注氢能发展新增长点,预先谋划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图,推动“大氢能”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尽快明确国家氢能主管机构,明确国家能源局为主管机构,并成立全国性以及氢能协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如何破解氢源问题值得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当前我们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不是“过热”,是“无序”“混乱”。整个规划不好,整体没有做好战略规划,所以各地都做了很多重复的事,多数没有抓到点上。而且,就没真正“热”过。关键核心技术还没布局,热炒的都是不懂行的,抓不到点子上,“热”有啥用?我们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其实是落后的。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到目前为止,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当理性的。稍早一点可能有资本加持,但今年没有2019年迎着风头的现象,这本身是一个很理性的表现。既不要盲目跟随资本,也不要把这个火完全熄灭,完全熄灭也不见得好。所以,以奖代补这个政策发布得很及时。从燃料电池本身来说,现在不能说有没有虚火,也不敢说行业里没有“南郭先生”,但我们是不是在对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做产业更值得关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张玉卓:中国石化目前正大规模布局氢能、加氢站。近期首先要充分利用炼油厂的资源,之后再进一步导入可再生能源制氢。中国石化有全世界最大的加油网络,3万多家加油站,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要把很多加油站改造成为加氢站,可以加油、加氢、加LNG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