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的太阳能新技术 ——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搞出了一种能发电的双层太阳能窗户。这窗户不只是能发电,效率还比以前高,而且自带遮阳和保温效果,特别适合咱们国内的建筑用。
之所以能实现这些功能,关键就在窗户的新结构。它用了两层低成本的量子点,这两层量子点经过调整,能分别吸收太阳光谱里不同的部分。这种技术还能和现在常用的光伏发电技术搭配着用,要么给现有的太阳能板加个高效的太阳光收集器,要么直接做成半透明的窗户装在建筑上,特别灵活。 负责这个研究的领头人维克多・克利莫夫说:“咱们用的这些材料成本低,而且能用溶液加工的方式制作,性能还特别好。靠这种量子点做出来的双层窗户,还有更复杂的发光太阳能聚光器,能给太阳能发电降成本,这是一条新路子。” 其实想想也对,现在咱们国内不少地方都在推分布式光伏,要是建筑窗户本身就能发电,既能节省安装太阳能板的空间,又能降低整体成本,多划算啊。 这个技术能有突破,核心在于 “太阳光谱拆分”。简单说,就是把太阳光里能量高和能量低的光子分开处理。能量高的光子能产生更高的光电压,这样整体的发电量就能提上去。而且,前面那层量子点几乎不会出现 “再吸收” 的情况,这还能让光电流变得更强,发电效率自然就更高了。 那怎么做到 “再吸收 - free” 呢?研究团队在量子点里加了锰离子,这些锰离子就像高发光的 “杂质”。当量子点吸收光线后,会激活这些锰离子。激活之后,锰离子发出的光,能量比量子点开始吸收光线的能量要低。就靠这一招,量子点自己吸收自己发出的光造成的能量损失,几乎能完全避免,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具体到窗户的制作,研究团队是这么操作的:在前面一层玻璃的表面,涂了一层掺了锰的高发光量子点;后面一层玻璃表面,涂的是铜铟硒量子点。前面这层主要吸收太阳光里的蓝光和紫外线,剩下的光谱部分,就由后面那层来吸收。 吸收完光线之后,量子点会重新发出波长更长的光子。这些重新发出的光,会通过 “全内反射” 的方式,被引导到窗户的玻璃边缘。而在窗户边框里,研究人员装了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能把收集到的光转换成电能,这样窗户就实现发电功能了。 咱们国内现在对绿色建筑、低碳生活越来越重视,很多新建的小区、写字楼都在追求节能降耗。这种双层太阳能窗户,既不用额外占用空间安装太阳能板,又能实现发电、遮阳、保温多重功能,要是未来能大规模生产应用,对咱们实现 “双碳” 目标肯定能帮上大忙。而且它用的材料成本低,加工起来也不算复杂,后续在国内推广的潜力特别大。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们身边的建筑里,就能看到这种既能发电又实用的窗户了。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氢能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