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10月28日,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开工仪式在张家口张北县顺利举行,作为国家氢能管网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途经3市18个县区,建成后将有效贯通京津冀地区绿氢供应链,为区域绿氢、绿氨、绿色甲醇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这标志着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工程正式启动,为京津冀地区构建了一条清洁能源输送的“新动脉”。

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总投资约134.5亿元,管道起自张家口康保制氢和液化工厂,途经张家口、承德和唐山3市18个县区,终至唐山市曹妃甸区,管道线路总长度约为1037.82公里。该管道设计压力为7.2兆帕,管径813毫米,建成后年输送氢气量将达155万吨,将成为全球绿氢管道建设的标杆工程。
该项目有效贯通了京津冀地区绿氢供应链,破解了“绿氢产地”与“消费市场”的地理错配难题。管道起点张家口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终点唐山作为工业重镇,氢能重卡、氢冶金等应用场景丰富。这一布局将为区域绿氢、绿氨、绿色甲醇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从生态效益看,项目满输后年减排二氧化碳916万吨,相当于再造10个当代“塞罕坝”,为京津冀“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支撑;从经济效益看,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带动管材用钢28万吨,可拉动上游风光制氢、储能设施等领域超1500亿元投资,创造90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年消纳860亿度绿电,相当于新增一条“绿电输送大动脉”;从产业价值看,项目打通绿氢从资源侧到市场侧的“最后一公里”,百万吨年输量可满足20家100万吨级钢厂绿色生产需求,助力河北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更能依托曹妃甸港打造绿氨、绿色甲醇出口基地,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项目安全方面,管道运行后将采用“集中监控、综合巡检、集中维修、统一应急指挥”的管理模式,实现智能化调度与高效运维。专家组在项目安全论证会上一致认为,项目技术路线成熟可靠,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具备实施条件。
作为国家氢能管网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样板”,为全国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示范。管道线路主要节点将设计预留上气和下气接口,助力沿线区域绿氢产、用协同互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氢能作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将紧跟政策导向,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样板”,为全国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示范。海泰新能也将继续深耕氢能领域,加速氢能技术攻关与规模化应用,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持续动力。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