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初创企业Greenlyte Carbon Technologies投运的商业试点项目,展示了其低成本专利技术。该技术利用100%太阳能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通过水电解同步产出高纯度氢气和二氧化碳流。这项"液态阳光"技术专为合成燃料原料生产而设计,仅在日照时段运行,且无需从化石燃料或生物燃料中捕获二氧化碳。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亨德里克·维斯特(前排左四)与格林莱特公司代表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校长芭芭拉·阿尔伯特(前排右三)一同出席了启用仪式。照片:布里特·克瑙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位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燃料电池技术中心的该试点工厂,每年可捕获约40吨二氧化碳,并与特定量的氢气结合,在同一厂区其他位置生产5吨合成天然气(电子甲烷/SNG)。校方表示:"这种模块化技术易于扩展且完全电力驱动——相比依赖高温且效率低下的传统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总部埃森的Greenlyte采用三步法工艺:环境空气通过反应柱时,二氧化碳与专利无毒水基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盐,整个过程无需加热、加压或有毒化学品。
随后,这种富含碳酸氢盐的溶液经结晶处理,形成稳定且易于处置的固体碳酸氢盐晶体。这些晶体与水重组为碳酸氢盐溶液后,通入专利电解槽分离出三种独立产物:氢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产生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可进一步合成多种电子燃料,包括电子甲烷、电子甲醇、电子可持续航空燃料、电子柴油等清洁化学品,同时吸收剂得以再生并循环使用。
这项"可持续未来技术"基于Greenlyte联合创始人Peter Behr博士15年的研究成果,其在大学期间专攻碳捕集领域。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校长Barbara Albert表示:"该设施精彩展现了大学研究成果如何向初创企业及工业规模转化,Greenlyte正将科研智慧转化为实现气候中和的现代技术。"
虽未公开成本与能效具体数据,但Greenlyte官网声明其"电化学捕集"技术直接使用风电或光伏直流电,能耗较同类方法降低30%,而集成式二氧化碳与氢气生产更"显著降低资本与运营支出",使系统总成本减少50%。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