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示范项目再迎突破——其配套的700兆瓦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绿氨装置正式迈入稳定运营阶段。
项目落位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整体拆分为“新能源发电”与“绿氢绿氨合成”两大板块,是国家清洁低碳氢能重点示范工程,也是“氢动吉林”旗舰项目。工程于2022年10月启动,2023年5月全面施工,2025年5月产出第一罐绿氨,7月26日宣布整体投产。
全厂新能源装机800兆瓦,其中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通过自建直流微网、柔性控制和固态储氢等成套技术,将随机波动的风光电力转化为稳定可靠的化工级绿电,驱动3.2万吨/年绿氢和18万吨/年绿氨生产线。据测算,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相当于50万户居民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总量。

制氢环节采用“碱性电解槽+PEM”混合路线,共配置39台1000 Nm³/h碱性槽与50台200 Nm³/h PEM槽,总产氢能力4.6万标方/小时。碱性槽订单由隆基氢能、阳光氢能、三一氢能及中船派瑞四家瓜分;PEM段则全部来自国氢科技子公司长春绿动,合同金额2.9亿元,是国内迄今最大的单体PEM制氢设备包。
储氢系统同样创下纪录:中电工研提供的48k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为全球首台(套)大规模钛基固态储氢装置,与浙江蓝能的高压瓶组协同运行,承担85%与15%的氢气调峰任务,确保合成氨工段连续稳定进料。

项目总投资63.3亿元,合成氨板块24.3亿元,新能源板块35.3亿元(风电约31亿元,光伏约4亿元)。截至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33项,并通过欧盟低碳燃料标准预认证,形成“绿电—绿氢—绿氨”全产业链可复制模板。
随着700兆瓦风电全容量并网,大安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实现“风光全消纳、氢氨全绿色”的工业化范例,不仅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打开千亿级绿色化工新赛道,也为全球航运燃料、化肥原料及其他硬核脱碳场景提供了规模级、经济型的绿氨供应方案。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