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本来焦点是各种旋翼机和低空经济新玩意儿,结果陕飞集团一出手,直接把无人运输机的天花板给顶破了。

“鹮影-60”大型无人运输机模型一亮相,展区里那股子震撼劲儿,隔着屏幕都觉得心跳加速。

鹮影-60基于成熟的运-9运输机平台改造,长度35米,翼展38米,高度12米,最大起飞重量超60吨,货舱能塞下20吨负载。巡航速度稳在500到550公里每小时,航程直奔45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飞到伦敦都不带喘气的。

没了驾驶舱,重量省下来,全砸在无人控制系统和货运优化上,四台涡桨发动机布局保持了原平台的可靠度,但机头和机身修型得更流线,风阻系数低了不少。

陕飞的工程师们没从零起步,而是聪明地利用运-9的通用性,降低研发门槛和维护成本,这在航空界是老把式,但做成60吨级无人版,确实刷新了纪录。

国内快递业天天上演“最后一公里”大战,早几年就有人琢磨用无人机送货,起初是小巧的配送型,吨位小,航时短,但积累了海量数据和算法经验。

到了中型无人运输机阶段,像CH-YH1000那种1吨级货机,今年1月已经在实战条件下满载滑行测试通过,稳稳迈出后勤保障的关键一步。

鹮影-60就是在这基础上放大招,货舱体积大到能扛军用车辆、小型直升机甚至战斗机部件,民用端直接瞄准长途物流,军用端补上快速部署的短板。

美国早早投身无人机研发,但路径和咱们大不一样。

从上世纪中叶的侦察机起步,Predator和Reaper那种隐身军用型玩得溜,功能堆到打击和情报上,吨位控制在几吨级,民用运输基本没上心。黑鹰直升机的无人版最近才勉强改出来,测试阶段还卡在小载重,航程也追不上。

Military Watch的文章点得透:美军工巨头们光顾着高精尖军备,忽略了物流这个“笨功夫”,结果中国靠着民用需求驱动,一步步从专利到原型,AI算法和平台通用性都领先一截。报道里还提,鹮影-60的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模式,能让物资投送零风险,这在高危任务里是真金白银的节省。

博览会现场展区200多个展台,涵盖直升机、eVTOL和无人机,国际大厂如空客和莱奥纳多都来了,但鹮影-60的模型一摆,围观者最多。巴基斯坦和中东买家直奔陕飞摊位,聊合作细节,成交意向书签得飞起。

X平台上,最新帖子刷屏,从@TactixMilitary的阿拉伯文分享到@RFA_digital的葡萄牙文分析,全是“世界最大”“基于Y-9”的关键词。有人贴出模型高清图,翼下挂架和货舱门设计清晰可见,评论区直呼“中国速度”。

这不只是炫技,更是产业链的拉动:涡桨供应商加班供货,AI企业迭代飞控软件,整个低空经济生态圈跟着活络起来。

鹮影-60的潜力不只停在拉货,民用物流是主战场,30小时续航加20吨载重,能把电商从机场直达乡村,成本降四成,偏远地区老百姓买个家电,不再等一周。应急救援场景更带劲,模拟测试显示,它在8级风沙里投送10吨医疗方舱,响应时间缩短到小时级。

军用端,快速部署行动是强项,运载合成旅装备到任何角落,回收战场残骸时也没人冒风险。陕飞的思路是平台化,未来改预警机或空中加油都不费劲,翼上天线阵一装,货舱变雷达舱,空间大改装易。

运-8系列从上世纪80年代服役,迭代到运-9中型运输机,平台经验厚实。无人化改造不是头一遭,早年的运-5B就干过低空运输任务,验证了有人机转无人机的可行性。

缺点有,原设计限制大,但鹮影-60通过精密修型和系统融合,基本摆脱了这些瓶颈。研发周期短,两年从概念到模型,靠的就是产业链协同和数据驱动。全球专利看,中国在无人运输AI相关领域,出版物和指标稳压一头,其他国家光动嘴不动手。

美媒这回低头,透着点无奈,但也正常。

追赶靠行动,中国这领域一步一个脚印,遥遥领先的底气,就在这些日积月累的努力里。

展望下,鹮影-60投产在即,低空经济这块蛋糕会越切越大。

参考资料 劲舞蓝天!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现场直击 光明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